查看原文
其他

谁是皮,谁又是毛?被一篇苏州中学生写的作文惊到了!

罗玉婷 新读写 2020-09-10
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

再过没几天,高考就要来了。高考作文通常都是议论文,议论文的核心是说理,说理的核心是具体分析。虽说如今很多人喜欢在网上打嘴仗,但真正能够做到严谨表达、理据清晰、有逻辑、不打稻草人的,呵呵。。。


不如来看一篇中学生作文,其中所体现的阅读积累和思辨素养,真让人叹服。


《谁是皮,谁又是毛?》

 ——商榷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”


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中  罗玉婷

 

毛较之于皮,是渺小的、卑微的、不起眼的,一张皮掉了几根、十几根、几十根毛,它依旧是一张完好的皮,也许正是这种大小上的差异造就了轻重之别。


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兴许可以观照当年德雷福斯案件时法国军方的荒谬行为。明明德雷福斯从头至尾都是名无辜者、受害者,但是国家尊严与军队荣誉高于一切的这顶大帽子下,德雷福斯就是一根毛,群体利益高于一切,为了保住这张皮,牺牲一根毛算不上什么。


我相信这类事件曾发生在世界上很多国家、民族之中,甚至每个群体之中,只是我们无从得知。因为一经发生,还不等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,就已经被权力所封杀,或是在个人服人集体的价值取向中,毛的命运浮游于空气,不能被看见。


可为什么德雷福斯广为流传呢?


因为还有另一根毛——左拉,一个和德雷福斯八竿子都打不上关系的人。左拉面对如此不义,愤然以公民身份指控“最黑暗的国家犯罪”,全国为之哗然。同年军方以“诬陷罪”起控左拉并被判罪名成立。


审判期间他说,“将来法国将会因为我挽救了他的名誉而感谢我”,这一刻,我看到了慷慨就义,看到了飞蛾扑火。


与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大局意识完全背道而驰的左拉,毅然而然挺身而出为群体中的一个“个人”鸣不平。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个人和国家或集体谁是根本。



毕竟是率先签下《人权宣言》的国家,底线毕竟守住了。在舆论压力下,左拉去世四年后,法国最高法院重新作出裁决:德雷福斯无罪。军方败诉了,法院和政府都承认了自己的过失。一个国家为一个“个人”垂下了骄傲的头颅。


这是“毛”对整张皮的斗争,这是“毛”的起义;蚍蜉撼大树,其实不可笑。


如果说,皮乃毛赖以生存的基础,可别忘了一张皮没了毛,就是一棵树没了叶子,一朵花没了花瓣。那究竟谁是谁的基础呢?我觉得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之后再添八个字“毛之不附,皮将何存”。


长篇历史小说《李自成》里,崇祯皇帝在国破之时对众臣说:“倘若朕的江山不保,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?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!”显然作者姚雪垠和崇祯皇帝一样,把帝王当皮,别人当毛。


而比这更早的典故,战国初的魏文侯反对对老百姓的过度盘剥,他告诫臣下: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,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。”他摆正了位置,百姓是皮,国家才是毛。其见识远超崇祯。


所以我觉得该在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;毛之不附,皮将何存”后面再问一句:“谁是皮,谁又是毛?”



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
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


长按二维码  关注新读写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